齐国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_齐国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名称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齐国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及相关人物

2.与齐国历史有关的成语(至少三个)急急!!

3.春秋五霸中的成语故事

4.齐国名人故事10个

5.齐国成语故事

6.关于齐国的人物和名人故事?

齐国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_齐国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及相关人物

       1、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2、老马识途: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3、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4、窃符救赵: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

       5、白虹贯日:战国时期,韩国大臣严遂与相国韩傀结下怨仇,他到齐国去找屠狗为业的聂政去刺杀韩傀。聂政待母亲去世后,为报答严遂的知遇之恩,就独身仗剑闯入戒备森严的韩傀府并刺杀了他,然后自我毁容自杀,传说当时有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与齐国历史有关的成语(至少三个)急急!!

       与孙膑有关的成语典故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增兵减灶》《因势利导》《孙庞斗智》等。

1、《田忌赛马》

       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田忌多次失败。孙膑出现在赛场上,告诉田忌他的马并不差,只是出场顺序不对。孙膑设计出场顺序,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最终以三局两胜的成绩战胜了齐威王。

       故事表现了孙膑的运筹帷幄之才,以及小中见大的运筹学原理。通过写孙膑为田忌设谋,展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同时也包含简明的运筹学原理。

2、《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孙膑认为要避实就虚,选择攻击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交通要道,袭击其空虚地方。

       魏国被迫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增兵减灶》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孙膑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然后在马陵道路两旁埋伏齐兵善射者,夜晚放箭击败魏军。

       孙膑的战术运用了兵法中的“因势利导”原则,成功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孙膑增兵减灶的实例中,他利用灶的数量反映了兵力的多少,从而让庞涓相信齐兵胆小怯弱,最终自投罗网。

4、《因势利导》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大将,擅长用兵如神。在魏国进攻韩国时,他提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的战术,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然后在马陵道路两旁埋伏齐军善射者,夜晚放箭击败魏军。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孙膑的战术运用了兵法中的“因势利导”原则,成功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5、《孙庞斗智》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门徒,庞涓成为魏国上将军后,对孙膑心生嫉妒,诬陷他通齐国,施以刑罚,还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杀害他。但孙膑装疯,逃出魏国,来到齐国拜为军师。在围魏救赵的战役中,他多次用谋略击败庞涓率领的魏军。其中,他运用减灶之计,将庞涓诱入马陵道,用乱箭将他射死。

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

       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

       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春秋五霸中的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陈轸为齐威王说的故事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恒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山戎国王逃到了孤竹国。齐恒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 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春去冬来了。出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迹,一点都找不到了。齐国军队迷了路,被围在山里。齐国公焦急万分。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回到了齐国。

       一鼓作气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

齐国名人故事10个

       春秋五霸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说法:一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以下为有关他们的成语故事:

       1 齐桓公: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 晋文公: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3 秦穆公: 秦晋之好: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现在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现在,他们的关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又有几个人敢说三道四?最后来,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头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晋之好: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现泛指两家联姻。

       4 楚庄王: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一鸣惊人: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问鼎中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问鼎中原 :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5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齐国成语故事

       晏婴使楚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将要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楚王又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武士押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押着的是什么人?”武士回答说:“是齐国的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变为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吧。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 便站起来讥讽的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慌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孟尝君

       中国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即田文。田文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时,广泛招纳宾客,达3000余人。秦昭王听说孟尝君的贤德,欲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入秦后,被任为相。后来秦昭王听信谗言 ,囚禁孟尝君并预谋杀害他。孟尝君在门客的协助下 ,逃回齐国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任为齐相。他坚持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国,并发展合纵抗秦的势力。后来遭人诬告而为齐王所怀疑,谢病归老于薛。后因日益骄奢的齐王仍想除掉他,只得又逃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魏相。他主张联合秦国、赵国与燕国,共同讨伐齐国,使战国形势为之一变。齐王死后,孟尝君返国,中立于各诸侯国之间。 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

       全文如下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之所以不至也。

       越石父不领赎身情

       越石父:春秋时齐国人。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田单复国

       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燕国破齐后,形势对燕本十分好。燕昭王北破东胡,开地千里;南败齐,攻占齐国大部领土。齐国军民死守着即墨、莒两城,燕军久攻不下,而燕国却发生大变故。在攻齐后的第五年,燕昭王病死,由太子即位,是为燕惠王。燕惠王的父亲艰辛创业,振兴了燕国,而惠王却是对国事一窍不通,是位良莠不分的公子哥儿。他在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到即位当了国王,不以国事为重,而是泄个人私愤,轻易听信齐人的反间计,认为乐毅有反燕的打算,就派骑刧代替乐毅为将。乐毅惧怕回燕被诛,逃到赵国避难。骑刧改变乐毅的作战方针,被即墨守将田单用火牛阵攻破燕军阵营,骑刧战死。燕军主将战死,混乱溃退。田单乘胜追击,陆续收复丧失的70 余城。田单因此被封为安平君①。燕昭王辛苦创下的业绩,就被他的继承人因个人的私怨而丧失。燕国从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只是被动挨打。当然,齐国虽然收复了失地,但国力也从此大损,从东方强国的地位降为二等国家,再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了。 乐毅破齐,是战国政治史上一大转折,它使秦、齐并强的局势一变而为秦国独强的局面。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秦国的统一战争。

       呆若木鸡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 子帮他训鸡。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庄子用这个故事,愿意是指为了说明有些事情不必亶承天生自然之理,经过人为的训练,也能积习成性,达到改造“物”的目的。

       但是传到了后世,却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想想也真是好笑啊,这句成语的出处与现在的解释居然如此不着边啊。呵呵,古人也很有意思。

       最多7个了其他的想不出来,希望可以帮到你

关于齐国的人物和名人故事?

       安然无恙

       公元前22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赵孝成王。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国家大事都是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贤明而且聪慧的女子,平时诚恳待人,关键时候深明大义。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就对赵国发起进攻。赵国处于危难之中,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国国君要赵威后将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才肯出兵。赵威后哪舍得将儿子送去当人质呢?她便召集大臣们商议,看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赵国大臣触龙建议赵威后同意齐国的意见。赵威后思前想后,决定以国为重,将小儿子送到齐国。长安君到了齐国之后,齐国言而有信,派出部队,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国。

       后来,有一次齐襄王派使者带信去出访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见到使者后,接过信来还没拆开,就先询问齐国的收成怎么样,百姓是否平安,最后才问到齐襄王身体如何。齐国使者有些不高兴。他对赵威后说:“我是奉齐王之命来到贵国的。而您为什么先问我国的年成,再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国君,这不是先卑贱后尊贵,贵贱倒置吗?”

       赵威后微笑着说:“话不能这样说。你想一想,如果没有好的收成,百姓就过不上好日子;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定生活,哪还会有国君的平安呢?我如果不这样问你,那才真是舍本问末,本末倒置呢!”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战国策》记述的这个故事中,赵威后在问齐国使者时,问到年景、百姓和齐王,都用了“无恙”二字。原话是“岁亦无恙乎?民亦无恙乎?王亦无恙乎?”据古书记载,“恙”是一种小虫子,多滋生在荒野湿地里,人如果让它蜇了,轻者生病,重则死亡。因而后来“恙”就成了疾病的代名词,在很多地方使用;“无恙”就指无病、无忧、无灾。想一想

       赵威后见到齐国使者后,为什么先问齐国的年成,再问百姓,最后才问到齐国的国君

齐国成语典故

       齐国的著名人物有:田忌、孙膑、晏婴、管仲、齐桓公。各位名人及名人故事,详细信息如下:

       1.田忌,名人故事之田忌赛马: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作为赌注。孙膑发现比赛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建议田忌加大赌注,并且向他保证必能取胜。田忌于是与齐威王和诸公子设千金作为赌注,比试赛马。

       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替换上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首场大败;随后孙膑又让田忌用上等马替换中等马、中等马替换下等马,分别与齐威王的中等马及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两胜一负,最终赢得齐威王的千金赌注。孙膑由此名声大振,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并让他担任自己的兵法教师。

       2.孙膑,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7]?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次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

       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3.晏婴,智论生死。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自古人都不死,那么太公、丁公将永远保有齐国,桓公、襄公、文公、武公等都将辅佐他们,您将戴着斗笠穿着粗衣,手持大锄小耙弯腰屈膝地行走在田地间,哪儿还有闲工夫忧虑死亡的事情!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

       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又罚艾孔和梁丘据两人各一杯酒。

       4.管仲,尊王攘夷。

       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齐桓公执政期间,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

       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由管仲提出,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5.齐桓公,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

       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百度百科-孙膑

       百度百科-田忌

       百度百科-晏婴

       百度百科-齐桓公

齐桓公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齐桓公的成语典故有:

       1、见异思迁:齐桓公向管仲请教治国的对策,管仲说:“圣君治理天下,让士民群集在一起研究学问,就不会因为看到别的事物而转移注意力了。”形容意志不坚定,爱好不专。

       2、老马识途:齐桓公追击山戎时迷路,管仲让老马带路走出迷谷。现在这个成语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的人能看清方向,办事熟悉。

       好了,关于“齐国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齐国成语故事有哪些人物和故事”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