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南华经
庄子 南华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我愿意与您分享我的见解和经验。
1.南华经是语录体散文吗
2.有关<<庄子>>的又名南华经由来,
3.《庄子》究竟为什么会被奉为《南华经》?
4.庄子一书又被称为什么,经。
5.每日学经典?|《南华经》外篇?·?胠箧(五)
南华经是语录体散文吗
不是
南华经是《庄子》,是寓言体散文。《庄子》是一部道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的庄周及其门徒后学所共著,到了汉代以后,被尊称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为“三玄”。
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现存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三部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书中包含了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内容包罗万象,对哲学、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与《老子》双峰并峙,被称为“老庄”。《庄子》书中多次提到老子,谈无为无己之论,也谈论孔子、颜渊,将儒家学说加以发挥,与道家加以结合,以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奇妙的创作手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史记》中司马迁并未提起庄子的字),享年84岁。他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被他谢绝了。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参与政治,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后来也辞官不做,潜心研究道学,几乎一生退隐。他一生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文章,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幻丰富,情致滋润旷达,语言看似夸言万里,漫无边际,其实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庄子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庄子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是历代思想家中最通达的人之一,是纯真自然的生命的歌者,其思想闪烁出自由、纯真、舒畅之美。他不仅在观念上通透天与人、生与死、古与今、是与非,而且能够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连接,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生命真相。庄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启发人们敬畏自然、珍惜生命,获得与天地共舞的生命整体性感悟,从“与忧俱生”的人生困惑中解放出来,看到天人合一的实相。
庄子发现了生命存在的无常,他提出的问题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人之生故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齐物论》)由于参透了人间世事之无奈,诸如人生之短促、祸福之不定等,庄子不再做苦苦与命运竞争的人,他懂得了虚心游世,是非两行,心斋坐忘,安之若命。这种生命的觉悟使他能够化解和超越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穷”,及一切人间现实中生命存在的困惑,继而洞察天地变化中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至乐》)的生命本相,由于心与道冥,庄子的生命存在获得了全新的境界。这种恬淡拙朴、逍遥无为的生命境界,不论对于古人,还是对于心灵劳累困惑的现代人,均不失为一剂调理身心的良药。
庄子道家哲学关爱与呵护生命的观点,强调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我们周遭的一草一花、一树一石,用心灵深处的悲悯和热情去呵护世界的整体性、多样性,感受个体生命最真实自然的本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鱼儿自由自在地相忘于江湖中,维持鱼的天性;让鸟儿自由生息,就像《养生主》中的那只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维持鸟的本真;让天地间一切生命物种在大自然中维持各自生命的绵延,让多样性的生命存在于万物和谐共生的地球上!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所以才能成为知识分子的崇拜偶像。他的许多观点和见解,尤其是对待外物的智慧态度,完全超越了时空限制,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依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很多著名文人作家,都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的影响,其中包括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唐朝时,唐玄宗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庄子本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庄子的思想也传播到全世界,日本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和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都受到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汤川秀树说他得诺贝尔奖的成果灵感就是受庄子“倏与忽相遇于浑沌之地”的启发。海森堡十分推崇庄子技术哲学的思想,并多次在讲演中提到庄子的观点,
他还把庄子的哲学写进了他的专著《当代物理学的自然图象》之中。
有关<<庄子>>的又名南华经由来,
《道德经》和《庄子》,《道德经》由老子所著,又称《道德真经》,《庄子》由庄子所著,又称《南华经》。1、《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扩展资料:
1、《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2、《庄子》的主要内容
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
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百度百科——老庄
百度百科——庄子
百度百科——道德经
《庄子》究竟为什么会被奉为《南华经》?
《庄子》又称《南华经》,一般认为“南华”这个名字开始于唐玄宗的册封。但陈撄宁先生在“《南华经内外篇》分章标旨”一文中指出,“《隋书·经籍志》子部道家类已著梁旷所撰《南华仙人庄子论》二十五卷(本三十卷缺),又《南华论音》三卷,可知‘南华’之名在唐代以前早已有了;《旧唐书·经籍志》道家类也著录梁旷所撰《南华仙人庄子论》三十卷(即《隋志》的《南华论》),惟不知梁旷是哪个时代的人,仅知他合卢景裕同时注过《老子》;卢景裕是北魏人,殁于东魏兴和年间(公元539——542),正当南朝梁武帝时代,远在唐天宝以前二百几十年,大约梁旷的时代也相差不远。”
杨思范在《中国道教》(2003年第2期)中发表了“南华起源考”一文,其中提到了另一处“南华”之号在唐玄宗之前就已出现的证据, 初唐四杰之一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云:“及其玄黄再造,日月重轮,功成而不居,名遂而身退。南华吾师也,新居贱职;东方达人也,安乎卑位。”该文又指出,在敦煌写卷P.2390《失题道经》中引《南华论》八处(见黄永武《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120册179 - 183页。),杨文认为这些引文中,“除有几字与通行本《庄子》稍有出入外,大体是《庄子》的原文。据此可知《南华论》即是论《庄子》,‘论’是梁旷对《庄子》一书的评或释。可以肯定P.2390《失题道经》所引的‘南华论云’出自梁旷的《南华论》一书。”
由此可见,《庄子》在唐玄宗之前就已经有人称为“南华”了,而且很可能这样称呼的人越来越多,以致在玄宗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隋书·经籍志》:“《南华论》,二十五卷, 梁旷撰,本三十卷。”《隋书》是唐太宗时,魏征主持编纂的,而当时《南华论》就已经亡逸了五卷,可见所出尚在唐朝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其作者应就是与卢景裕同注《老子》的那个梁旷。
至于庄子为何被称为南华,陈撄宁先生在“《南华经内外篇》分章标旨”一文中,还提到:“注《庄子》者亦有引证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云:‘庄子,字子休,号南华子’……但查今本《拾遗记》,未见‘庄周号南华子’这一条,若不是佚文,那就是注家引证有错误。注家又说,庄周隐居于曹州之南华山,故其书名《南华经》,这件事也值得怀疑。”陈撄宁先生通过考证《旧唐书·地理志》认定“南化县因庄子而得名……县名既然能改,难道山名不能改,未必是先有山名然后才有书名。”
南华到底从何而起,实难确证。不过我个人怀疑,“南华”或许是像“东华帝君”一样的名称。六朝时道教上清派兴盛,《上清经》有不少神仙洞府的称号描述,“东华”就是一例。“南华”大约起于此时代。或许这种道教思潮受到过佛教净土思想的一些影响。与梁旷同注《老子》的卢景裕就兼佛教,他们或许同属北人,视庄子所在地为南方。不过以上都是臆测了.
庄子一书又被称为什么,经。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南华真人的封号起自唐天宝元年,《唐会要》记载:?天宝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敕文。追赠庄子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庄子》又称《南华经》,庄周及其后学撰。庄子,名周,曾受号南华仙人,战国时期睢答阳蒙县(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学说,后世并称?老庄?,指称道家。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那么为何庄子的封号是南华呢?
在《南华真经?秋水篇》中有一个故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 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 为鹓鹐,子知之乎?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把自己比喻成南方的一种和凤凰一样高洁的鸟儿(南华也),把惠子比喻成鸱,又把梁国(梁国为魏国)宰相之位比做腐鼠,所以后世有此封。
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在现实中受挫,往往痛读庄子,幻想虚静无为,放浪形骸,做?逍遥游?,生云外之志,且中国的文人,大都在现实的纷争中以孔子思想自励,又在内心世界以庄子自谴。
每日学经典?|《南华经》外篇?·?胠箧(五)
《庄子》,又称《南华经》、《南华真经》。
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
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南华经》,即为我国大哲学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周和他的门人所著的《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真实的思想;其余的《外篇》和《杂篇》,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思想。
《 南 华 真 经》
外篇《胠箧》
本篇表现了庄子反对束缚和羁绊,
提倡一切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原文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译文
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弃掷玉器毁坏珠宝,小的盗贼就会消失;焚烧符记破毁玺印,百姓就会朴实浑厚;打破斗斛折断秤杆,百姓就会没有争斗;尽毁天下的圣人之法,百姓方才可以谈论是非和曲直。搅乱六律,毁折各种乐器,并且堵住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方能保全他们原本的听觉;消除纹饰,离散五彩,粘住离朱的眼睛,天下人方才能保全他们原本的视觉;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
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削除曾参、史?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人人都保有原本的视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毁坏;人人都保有原本的听觉,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忧患;人人都保有原本的智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迷惑;人人都保有原本的秉性,那么天下就不会出现邪恶。那曾参、史?、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都外露并炫耀自己的德行,而且用来迷乱天下之人,这就是圣治之法没有用处的原因。
今天关于“庄子 南华经”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