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勒功_燕然勒功的意思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燕然勒功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燕然勒功典故
2.卫青的燕然勒石是怎么回事
3.燕然勒铭诗词典故
4.燕然勒功的典故
5.在燕然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了吗
燕然勒功典故
燕然勒功典故如下: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佩金印紫绶,比照司空规格配备属员,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
第二年,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出兵;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出兵;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千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翩阳塞出兵。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会师。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燕然勒功造句
1、中国男子体操代表团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胜券在握,只待燕然勒功!
2、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3、男子汉应当要有燕然勒功的志气。
卫青的燕然勒石是怎么回事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意思:整句话是指为祖国建功立业愿抛头颅献出生命。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来人们用此来表示取得了重大胜利,也可用来形容建功边地的决心和气概。
碎首,把头弄碎,指献出生命。黄尘,灰尘,尘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
出自五四时期的歌曲《中国男儿》,石更作词,辛汉作曲,歌词如下: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
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
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横。
狼奔虎攻,日暮途穷,眼前生路觅无从。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何不奋勇向前冲。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
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
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扩展资料:
《中国男儿》最初刊载于辛汉所编的《唱歌教科书》(1906年上海普及书店出版),为石更作词,辛汉作曲。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被选为2011年1月播出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片尾曲。
1953年出版的《五四运动史》记载:“悲壮高昂的《中国男儿》曾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为广大爱国青年所传唱。”有资料显示,周恩来、蔡和森、蔡畅、聂荣臻、陈毅等当年在海外勤工俭学时也爱唱这首歌。
歌曲曲调选自日本的学校歌曲《宿舍里的旧吊桶》,编配后成为雄壮的进行曲风格,表现中国男儿奋起从戎,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
用夸耀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词句,来激发国民的爱国思想,这是旧民主革命时期爱国歌曲的特点。歌词中用祖逖北伐和窦宪大破匈奴的典故,表现了反帝、强兵、御侮的爱国主义主题。
百度百科-燕然勒功
燕然勒铭诗词典故
燕然勒功,拼音yān rán lè gōng,亦称为“燕然勒石”,成语,典故名,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那么卫青的"燕然勒石"是怎么回事?下面一起来看看。 卫青的燕然勒石是怎么回事1、"燕然勒石"这一典故与卫青无关,而是与东汉将军窦宪有关。东汉时期,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
2、"燕然勒石",亦称为“勒石燕然”,是成语,典故名,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
3、“燕然勒功”、“勒石燕然”作为重要的典故,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
以上的就是关于卫青的"燕然勒石"是怎么回事的内容介绍了。
燕然勒功的典故
典源出处 《北堂书钞》卷六十四引晋·张瑶《汉纪》曰:“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后汉书·窦宪列传》:“ (窦宪) 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 (di) 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耿) 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释义用法 后汉车骑将军窦宪率大军出塞北伐,会合匈奴南单于所部,与北单于会战于稽落山下,大破北单于军,斩首万余级,获牛马牲畜百余万头,大胜而归,在燕然山登山刻石纪功。后以此典称颂武将边功或建树边功的决心; 也形容文士作文纪功,气概豪迈。
用典形式
勒铭 唐·沈佺期:“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唐·韦应物:“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
铭山 唐·韩愈:“铭山子所工,插羽余何怍?”
勒燕然 唐·徐知仁:“由来词翰手,今见勒燕然。”唐·皇甫冉:“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宋·苏轼:“会当勒燕然,廊庙登剑履。”明·杨慎:“虚拟短衣随李广,汉家无事勒燕然。”
铭燕然 明·陈子龙:“南来诮劲越,北去铭燕然。”
燕山石 南朝梁·徐悱:“怀纪燕然石,思开函谷丸。”
燕山铭 唐·鲍溶:“立身多户门,何必燕山铭。”唐·王昌龄:“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燕山碑 北周·庾信:“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
燕然石 南朝梁·徐悱:“归报明天子,燕然石复刊。”唐·耿:“更就燕然石, 看铭破虏功。”
刻燕然石 唐·张祜:“终怀咸谷泥,定刻燕然石。”
勒勋燕石 唐·李商隐:“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庭中。”
勒燕山石 唐·崔融:“岂要黄河誓,须勒燕山石。”
勒燕然石 唐·窦威:“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唐·李益:“只今已勒燕然石,此地无人空月明。”
勒燕然铭 北周·王褒:“勋封瀚海石,功勒燕然铭。”
铭勋燕山 宋·任随:“新画仪形当汉阁,旧铭勋业在燕山。”
铭勒燕山 唐·温庭筠:“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铭塞外勋 明·尹耕:“条侯自靖中州变,窦宪曾铭塞外勋。”
燕然未勒 宋·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刘克庄:“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 长安不见,此望迢迢。”
燕然勒石 明·李梦阳:“不分燕然先勒石,直教麟阁后标名。”
燕然勒铭 宋·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窦宪勒燕然 唐·李昂:“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燕然车骑功 唐·李益:“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 功。”
燕然换新铭 清·钱谦益:“竺国西来翻旧译,燕然北去换新铭。”
在燕然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了吗
燕然勒功的意思是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你们对燕然勒功的 典故 了解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燕然勒功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燕然勒功的典故
窦宪自知忤怒太后,恐难保全,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正好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 第二年,窦宪与耿秉各率四千骑、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率万骑从朔方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萨格峡谷口)出兵;南单于屯屠河率领万余骑从满夷谷(今内蒙占固阳县)出兵;度辽将军邓鸿和边境地区归附朝廷的羌胡八干骑、左贤王安国万骑从翩阳塞(固阳县境)出兵。三路大军在涿邪山(今蒙占西部、阿尔泰山东脉)会师。 窦宪命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等率精兵一万多,与北单于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作战,大破敌军。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窦宪整军追击,直到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将士一万三千多人,俘获马、牛、羊、驼百余万头,来降者八十一部,前后二十多万人。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亦称为?燕然勒石?。
燕然勒功的解析
词语:燕然勒功
拼音yān r?n l? gōng
释义古诗有云?燕然未勒归无计?,意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燕然?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望高手指正) 燕然勒功的接龙
在燕然这句诗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其出自《后汉书》的《窦融列传·窦宪》.
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直至燕然山,有就是今天的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刻石记功.“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
这首诗不但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还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今天关于“燕然勒功”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燕然勒功”,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