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的意思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止于至善的意思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止于至善的意思的话题。

1.“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出自哪里?

2.止于至善的意思道德与法治

3.“忠信笃敬、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4.止于至善的含义和内涵

止于至善的意思

“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出自哪里?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出自《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

       《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全文(节选)如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如下: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知道了它们的先后次序,就与《大学》的宗旨相差不远了。

扩展资料:

       大学之道即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百度百科——大学

止于至善的意思道德与法治

       止于至善是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止”是指达到,“至”是指最、极。止于至善出自春秋时期曾子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止于至善的近义词:至善至美、十全十美、白璧无瑕、白玉无瑕、完美无缺、尽善尽美、精美绝伦、浑然一体、止于至善、无懈可击。

       止于至善的反义词:漆黑一团、暗无天日、黑天摸地、黑灯瞎火、昏天黑地、一团漆黑、天昏地暗、有天无日、不见天日、惨无天日。

       曾子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忠信笃敬、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止于至善的解释

       谓处于最完美的 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 ,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陈澔 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 当然 之极也。” 鲁迅 《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革命 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 人间 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 东西 了。”

       词语分解

       止的解释 止 ǐ 停住不动:止步。 截止 。 拦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仅,只:止有此数。不止一回。 古同“趾”,脚;脚趾头。 行起 部首 :止; 至善的解释 ∶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 或者 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 最好 的办法、情况至善不战,其次一之。;;《管子》详细解释.最好的办法、情况。《管子·幼官》:“至善不战,其次一之。” 。

止于至善的含义和内涵

       “忠信笃敬、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言语忠诚老实,敦厚严肃,达到极完美的境界。止:达到;至:最,极。

       1、出处

       《论语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2、译文

       子张问(自己的主张)如何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南蛮北狄地区,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笃敬,即使在本乡州里,能行得通吗?站着,仿佛看见“忠信笃敬”这几个字直立在眼前;坐车,仿佛看见这几个字依靠在车辕的横木上。这样做了以后就能行得通。”子张(于是把孔子的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止于至善的含义和内涵如下: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详解

       “止于至善”,是三纲领中的第三纲。那么,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这个“止”呢,就有一个根基之义,还有一种达到之义。

       这个“止”,在这里就是说: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修养这个至善,离开了这个至善,我们就成了水上的浮萍,没有根柢。不可能像深植于大地的树木那样,有根有柢而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家庭的栋梁,国家的栋梁。

       所以说这个“止”,对修这个善,具有一个基础的意义,有一个目的的意义,有一个根基的意义。这个基础和根基,就是要有肥厚的信德之土,来养育我们的十善之行。

       因为如果我们不信自然,不信自然大道,不相信这个德,那么这个善很难立起来,很可能就左右摇摆,时行而时不行。所以,这个“止”,我们要从《说文》——汉代的《说文》字典里面去把它参透,而不要像现在的人这样,看到这个“止”,就单纯地理解为停止,止步。

       而是要演绎开来,进入到汉代以前,古代人的那种心境当中,去理解这个“止”,真正地把自己的善根、善心,深植在信德之土的牢牢基础之上!

       这样这个善才能立得起来,这个善行才能在我们家庭的生活化当中,在社会的生活化当中,在工厂的工作环境之中,在社会行为之中,去展开这个至善的修持。因为我们上面也讲了,这个德,她就是由十种善行作为她的基本框架而构成的。

       修善也就是在修德,是在持这个德,守这个德,增加我们内在的德。是在我们的心中和身中,修持这个德性的品格,修这个“形而下为器”的身体,使他改造成为能够承载、能够储存道德能量的物器。

       所谓德器也好,所谓道器也好,首先都得要抓住一个“善”来进行修持,要“止于至善”。这个善能够全面地展开,才能使我们的身心成为承载德性的这样一个容器。?[2]?

       何为“至善”,简单地说就是大公无私!仁爱众生即善,唯德是行的十种品格、品行,就是至善。这个至善,也就是《老子道德经》所阐释的上善:像水一样处下不争,具有水的品格、性格。

       这个善的根本,就是指心里面的修持,十种善德之心要求修养德道者一心一意去实践,并且做到十善的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就是十善心。

       这十善心也就是上善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我们修善所应当立定的脚跟,是“止于至善”应当把握的十大方面。这也是礼德的基本成份,他内部所蕴含的,就是以礼德为中心的五德能量和品格。

       好了,今天关于“止于至善的意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止于至善的意思”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