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荻教子的故事_画荻教子的故事的启示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画荻教子的故事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画荻教子的故事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除了孟母三迁还有哪些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2.母亲教子有方的故事

3.急求《韦编三绝》,《画荻教子》的典故(故事)

4.画荻教子的故事

5.以下哪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母亲教子的故事画荻教子过庭之训

画荻教子的故事_画荻教子的故事的启示

除了孟母三迁还有哪些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1、画荻教子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的时候,宋朝当权无力,而金人又不断骚扰边境,宋朝的生死存亡命悬一线。岳母有心中有大我,不仅没有担心、阻止儿子上战场,反而鼓励他去报效国家,并且在他的后背用绣花针刺上“精忠报国”四字,鼓励岳飞。

       岳飞收到鼓励后,积极投军,奋勇杀敌。因为过人的功勋受到元帅的赏识,一路升迁,也成为了一代抗金英雄,被称为志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意思是他的智勇双全,才艺国人,就算是古代的良将也不一定能比得过他。岳飞一生,也留下许多传奇故事,这一切的一切,也是来源于岳母的教育以及鼓励。

       3、断机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陶母戒子

       东晋陶侃之母,陶母也是单亲家庭,丈夫早年去世,家境贫寒,但是陶母却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她教导陶侃,交友一定要找比自己更有水平的人。

       一次,同郡的范逵因为有名望被举为孝廉,来到陶侃家做客,天寒地冻,陶家又没什么好的东西来招待范逵的,陶母就剪下自己的头发卖给邻居,以此换来钱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对头发是异常重视的,范逵知道后十分感动,也看中陶侃的才华,所以举荐陶侃为郎中。陶侃也因此走上仕途。

       5、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母亲教子有方的故事

       1. 画荻教子的文言文

        画荻教子是关于欧阳修的母亲教育欧阳修苦读的故事。

        古文及翻译如下: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 画荻教子的文言文

        画荻教子是关于欧阳修的母亲教育欧阳修苦读的故事。

        古文及翻译如下: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 课外文言文一画荻教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幼年丧父。

        4资:财务,钱财。

        5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6 荻(dí):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7以:用……办法

        8书:写。

        9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翻译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他的妈妈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 画荻教子的原文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

        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今江西永丰)来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些许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 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欧阳修10岁的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一天,他从李家旧纸筐里,发现一本六卷本《韩昌黎文集》,经主人允许,带回家里。

        打开一看,大开眼界,便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

        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一样。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

        他高兴地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 尽管欧阳修年纪尚小,对韩愈文学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却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

        而正是在这种思想启迪下,一个学习韩愈、革除当时文坛上坏风气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油然升起。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

        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

        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 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

        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 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

        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

        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

        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 其时欧阳修官职并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

        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二字。

        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

        他们捕风捉影,强加给欧阳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

        欧阳修到滁州后,在处理政事之余,常常在山水间寄托幽情。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

        欧阳修登山游览的时候,常在这座亭上喝酒。他自称"醉翁",给亭子起个名字叫醉翁亭。

        他著名的作品《醉翁亭记》,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醉翁之意不在醉,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文中以精练的语言,描述了自己与宾客在醉翁亭中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以及亭外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正如李白所言:天才我材必有用。身怀八斗之才的欧阳修当了十多年地方官后,终于被宋仁宗想起。

        宋仁宗为欧阳修的才气所打动,把他调回了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欧阳修上任伊始,便积极提倡改革文风。

        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恰好由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便要求阅卷者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考生,如发现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

        欧阳修的录榜标准,开了一代文风,招纳了大批人才,自然也得罪了那些华而不实的考生。颁榜的那天,有不少考生见自己落选了,对欧阳修十分不满,吵吵嚷嚷地辱骂他。

        有些人甚至把骑马出门的欧阳修拦。

5. 关于《画荻教子》的故事

        释义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教子有方。

        典故: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6. 文言文《画荻学书》怎么翻译

        文言文《画荻学书》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 《释义》: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7. 成语故事画荻教子

        成语故事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画荻教子

        发音 huà dí jiào zǐ

        释义荻: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箔。

急求《韦编三绝》,《画荻教子》的典故(故事)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 断机教子 画荻教子 杀彘教子 陶母戒子 细柳教子

       画荻教子

       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画荻教子的故事

       画 荻 教 子

        幼年欧阳修家里很穷,父亲欧阳观虽然当过官,但是由于清廉,却没有积累家产。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孤苦无告的母子三人,家庭生活非常拮据,母亲郑夫人只得携带幼儿稚女,投奔远在随洲做官的小叔子欧阳晔。欧阳晔职微俸薄,家计窘迫,尽其所能只可维持一家的俭朴生活,无力为欧阳修聘请塾师,购买笔墨纸砚。

        欧阳修从小就喜欢认字写字,常常要母亲为他买纸买笔,可郑氏哪有钱去买笔墨?为这事欧阳修又哭又闹,郑氏晔又急又愁。

        时值秋天,有一天,郑氏去河下洗衣服,只见沙滩上荻苇长的葳葳蕤蕤,微风吹过,一些断荻在沙滩上划下条条痕迹。郑氏灵机一动,衣服也不洗了,用脸盆装了沙,折了些荻杆,兴冲冲往回走。老远就喊:“儿啊,娘给你买了不要钱的笔墨纸砚!”欧阳修一听,喜极了,世上还有不花钱的笔墨纸砚呀,当他兴高采烈地跑近一看,不由地橛起了小嘴,连连说:“不嘛,不嘛,母亲骗人!”郑氏用荻杆在沙盘上写下“欧阳”两字,问道:“儿啊,这不是用不尽、也不花钱的纸笔墨砚么?”欧阳修这才破涕为笑,跟着母亲在沙盘上认字写字了。从此欧阳修用荻杆作笔,沙盘为纸,学会认字、写字、作画、诗词等知识,为以后的成名打下坚实的基础。欧母“画荻教子”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传诵,成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郑氏教子有方,在她墓前刻上一副对联:“阡表不磨崇国范,古坟犹带荻花香。”概括了欧母育子的功绩。

以下哪个成语典故讲的是母亲教子的故事画荻教子过庭之训

       画荻教子(读音是huà dí jiào zǐ)是一个古代民间传说故事。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该成语与欧阳修有关。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可是,在他少年时代,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他四岁失去父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自己当了教师。家里贫穷,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 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后来,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画荻教子,汉语成语,拼音是huà dí jiào zǐ,意思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出自《宋史·欧阳修传》。

       画荻教子,说的是北宋时期欧阳修母亲的故事。在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甚至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尽管如此,欧阳修的母亲确深知必须让儿子受教育、读书,可是没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他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最终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有所成就。一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前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画荻教子的故事”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