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_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1.吕蒙的故事

2.关于吕蒙诸葛亮项羽的成语

3.三国励志人物吕蒙的故事

4.吕蒙的成语故事

5.历史名人故事:《吕蒙》介绍

6.成语故事爱不释手

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_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吕蒙的故事

       1、不计前嫌

       吕蒙年轻时,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遗告发,他一点也不怨恨。后来,豫章太守顾邵去世,孙权询问他应该让谁接替顾劭,他推荐蔡遗。孙权见他不念前嫌,十分高兴,笑着对他说:“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

       2、容忍甘宁

       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不但经常违背吕蒙的心意,而且不时违犯孙权的命令。孙权对此,颇为恼火,吕蒙却总是为他说情,他认为,“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孙权听了吕蒙的话,厚待甘宁。后来,甘宁果然为东吴出了大力,立了大功。

       后甘宁厨房下一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他遭甘宁杀害,便将其藏匿起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要升堂见母时,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

       可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甘宁却把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然后,下令船上的人加固船的缆绳,自己解下衣服卧在船中。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

       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吕蒙平日非常孝敬,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

       笑着招呼:“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甘宁满面羞愧,流着泪对吕蒙哽咽着说:“负卿”。于是,便去见吕蒙的母亲,并跟吕蒙欢宴竟日。

扩展资料:

       

       吕蒙后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

       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张辽、关羽、张飞、周瑜、陆逊、邓艾、陆抗而已。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吕蒙。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吕蒙亦位列其中。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百度百科—吕蒙

关于吕蒙诸葛亮项羽的成语

       吴下阿蒙

       读音: wú xià ā méng

       释义: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自: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造句: 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刮目相看

       读音: guā mù xiāng kàn

       释义: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自: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造句: 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朱自清《这一天》)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

       近义词: 另眼相看 另眼看待

       反义词: 视同一律

       洗脚上船

       读音: xǐ jiǎo shàng chuán

       释义: 指居于水滨,舟行极便。

       出自: 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一拥而上

       读音: yī yōng ér shàng

       释义: 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自: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

       手不释卷

       读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释义: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造句: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学而不厌 爱不释手

       反义词: 不学无术

三国励志人物吕蒙的故事

       关于吕蒙的成语:

        士别三日,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之士别三日,后以形容对人重视,另眼相待。吴下阿蒙,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 ,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草船借箭,《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典故运用智谋,比喻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借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关于项羽的成语: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吕蒙的成语故事

        《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吕蒙在孙权当政时受到重用,他曾计擒郝普、勇斗张辽、击败关羽、智取三郡,不仅功勋卓著,在当时还是发奋读书、勤能补拙的好榜样,“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都与他有关。

        据记载,春秋初年吕国灭亡后,吕氏子孙逃散到邻近的郑、晋、齐、鲁、卫等国。如今,吕姓人在全国均有分布,甚至播迁到了海外。

        这2000多年间,吕姓人都经历了哪些大规模的迁徙?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不寻常的故事?

北方播迁

秦汉时,吕氏主要在北方迁徙

        据记载,春秋初年,吕国的邻居申国被楚文王攻灭。吕国公族害怕强楚也来攻打他们,遂举国东迁,在新蔡一带重新建立吕国,史称“东吕国”。

        然而没过多久,当时较为强大的宋国举兵攻打东吕。人单势孤的东吕很快被消灭,吕氏家族四散逃亡,来到郑、晋、齐、鲁、卫等国居住,从此不再显赫。

        在宗法制盛行的先秦时代,家族地位一旦丧失,族人很难重整旗鼓,吕氏也似乎从此销声匿迹。史籍记载中,“吕氏”的称号直到战国晚期才重新出现,这就是卫国人吕不韦。吕氏家族潦倒到什么地步?看看吕不韦的商人出身就知道了。所谓“士农工商”,商人在当时是“下等人”,比一般平民的身份还差两级。

        秦汉时期,吕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并主要向北、向西播迁,在山西西南部一带形成望族。这时的吕氏以吕公家族为代表,他的女儿便是汉朝第一位皇后吕雉,这支吕氏家族在汉初盛极一时。

        西汉末年,吕尚的一支后裔迁居琅琊郡(今山东日照一带);东汉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一支吕氏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当时著名的猛将吕布,便是这支吕氏家族的后裔。

吕氏南下

曾因战乱大规模南迁

        吕氏文化研究者吕明强介绍,吕氏南迁始于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有吕氏族人聚居,但人数尚少。魏晋南北朝时期,吕氏开始大量南迁,尤其是永嘉之乱以后,迁徙规模就更大了。这一时期,南方北方都出现了不少十分有名的吕氏族人。

        爱玩“三国杀”游戏的读者,对吕蒙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吕蒙在孙权当政时受到重用,他曾计擒郝普、勇斗张辽、击败关羽、智取三郡,不仅功勋卓著,在当时还是发奋读书、勤能补拙的好榜样,“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都与他有关。

        而同时期的吕岱、吕范两人,也同是孙权帐下的重臣、大将,他们的功劳与吕蒙相比不遑多让。三吕同在一朝,可见当时吕氏在南方已经发展兴盛。

        而北方吕氏则以南北朝时期的吕光为代表。他建立的后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吕姓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后凉在历史上存在了48年,开发了当时的西部地区。

两宋时期

“三世四人”的吕氏家族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吕姓政治家、思想家,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三世四人”的吕蒙正家族。

        《宋史》记载,后晋年间,吕蒙正出生于洛阳一个官宦家庭,但幼时和生母被赶出家门,寄居在洛阳郊区的寺庙里。他在一座山洞里苦读十年,并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考中状元。

        11年后,他被宋太宗任命为相。不过,他多次直言上谏触怒皇帝,并因此三次遭贬,三次复任宰相。吕蒙正有7个儿子,均在朝为官,宋真宗有心提拔他们,而吕蒙正却称“诸子皆不可用”,只有侄子吕夷简是“宰相才”。他“荐侄不荐子”的做法,在当时被推为公正无私的典范。

        宋真宗死后,继位的宋仁宗年幼,刘太后临朝称制。身为宰相的吕夷简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约束刚愎自用的刘太后,另一方面还要辅佐教导年幼的宋仁宗,并在这种情况下使“朝中无事、四海晏然”,可谓鞠躬尽瘁。

        吕公著是吕夷简的长子,在宋哲宗年间官居宰相,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他辅政期间四海承平。

        吕公弼是吕夷简的次子,与长兄吕公著同朝为官,官至枢密使,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部长。此外,吕公弼的书法也著称于世,《子安贴》等流传至今。

        此外,在宋一朝有名的吕氏家族还有以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为代表的蓝田吕氏,以宰相吕惠卿为代表的泉州吕氏,以及以名相吕颐浩为代表的齐州吕氏等,可见吕氏家族在宋朝人才辈出,并且多出名相。

移民台湾

台湾第26大姓曾被迫改姓

        据统计,如今的吕姓人约有7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4%,在中国姓氏排行榜中位列第43。而在台湾省,吕姓则是排名第26位的大姓。吕姓是何时迁到台湾的?其始祖是谁?

        据多种《吕氏族谱》和相关史料记载,吕公著有子名叫吕希哲,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是好友,是著名的教育家,时人称之为“荥阳先生”。

        吕希哲之子名叫吕好问,因金灭南宋从安徽迁居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建炎年间官居兵部尚书。吕好问在道学上造诣很深,是当时的学界权威。他的长子名叫吕本中,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在道学上继承父亲衣钵,名重当时;吕本中的弟弟名叫吕弸中,吕弸中的孙子,便是被台湾吕姓人尊为共祖的吕祖谦。

        吕祖谦的一支后裔,先由浙江金华移居贵州,又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迁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后来,吕阿四、吕阿南兄弟俩迁居台湾台北县莺歌镇,后来又从这里迁居到台湾各地。

        1895年日本占据中国台湾,曾强迫吕姓人改姓宫本,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吕姓才恢复祖姓。如今,台湾吕姓人主要分布在台北县、嘉义县等地。清康熙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一部分吕姓人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阳”,从而远徙海外,分布于今天的东南亚、北美等地区,著名人物有出生于越南的影星吕良伟等。

历史名人故事:《吕蒙》介绍

       吕蒙的成语故事是刮目相看,其故事如下:

       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一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刮目相看造句

       1、王锺初次执导金手指,叫人刮目相看。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3、他的成就使许多人刮目相看。

       4、他的球技令我们对他刮目相看。

       5、不能制造令人刮目相看的电视机,录象机。

       6、不出数年,这个市场已令人刮目相看。

       7、我一定要做到更好,让以前看不起我的人对我刮目相看。

成语故事爱不释手

        能力训练网权威发布《历史名人故事:《吕蒙》介绍》(全文共1482字),更多历史名人故事相关文档资源请访问无忧考网少儿综合素质训练频道。

        导语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扮猪吃虎打败关羽

       

        随着刘备取得四川,占据长江上游,孙刘联盟名存实亡,荆州城为刘备和孙权集团交锋的前线。

        刘备一方的主将是名震天下的关羽,孙权一方是吕蒙。当时吕蒙镇守汉昌,与关羽接壤。

        等到关羽攻打樊城时,吕蒙向孙权汇报说:“关羽讨伐樊城,却留下许多后备部队,这一定是为防备臣由他背后袭击。

        臣一向体弱,请上准臣以治病为名,率领军队回到建业,关羽听说此事,一定会撤走后备部队,全部开往樊城,这时我军就可顺江而下,日夜兼程吕蒙简介,趁他后方防卫空虚,袭击南郡,关羽也就插翅难飞了。”

        于是吕蒙对外宣称病重,孙权故意明令召回吕蒙,在暗中却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吕蒙认为陆逊虽藉藉无名,但颇有将才,能堪大任,于是推荐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

        陆逊到任后,立即给写了一封亲笔信献给关羽,信中推崇关羽的功迹,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关羽见信大为心安,就撤走后备部队吕蒙简介,开往樊城。

        孙权接获报告,就发动军队攻击关羽。

        孙权先遣吕蒙到浔阳,他在船中埋伏精兵,命伪装普通百姓摇桨,另外命人穿上商人的衣服,做为掩护,日夜赶路。

        而关羽派任长江沿岸的侦察员,也都一一被囚捕,所以关羽无法掌握军情,吴*队长驱直入南郡。

        驻守江防的蜀军士兵被伪装的吴军所骗,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虏,江陵城内空虚,陷入混乱。

        吕蒙先让原骑都尉虞翻写信诱降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将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吴军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麋芳。

        麋芳献城出迎,吕蒙遂率大军进据江陵,从而,一举夺回蜀长期占据的荆州。而骄傲轻敌的关羽,对吕蒙的袭击行动竟一无所觉。

        将关羽部下的家属全部抓获,厚加抚慰,并下令军中,不得*扰百姓,不得擅自拿群众一针一线。

        吕蒙的士兵中,有一位是吕蒙的同乡。

        抢了城中百姓的一顶斗笠,来覆盖将领的盔甲,官员的盔甲虽是公物,但吕蒙仍以触犯军令,流着眼泪将他斩首。

        不因为他是同乡而循私免罪,于是威名大震,全城路不拾遗。

        此后,吕蒙每天都派亲信到各个民家,询问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凡是生病的都予以治疗。

        饥寒的也派人赐予衣食,而城中府库的财宝,吕蒙也下令贴上封条,等孙权来后再处理。

        关羽听说南郡失守,立刻回奔,沿途多次派人和吕蒙联系,吕蒙总是礼貌周到的招待使者。

        让他在城中到处参观,拜访各家百姓,或者请士兵的家属亲笔写信托使者带回,等关羽的士兵私下探问,知道家中平安无事,而生活又比以前安定,都失去战斗的意志。

        此时,孙权已先到达江陵,派陆逊攻占夷陵、秭归(今湖北秭归),切断关羽入川的退路。

        关羽向驻扎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被拒绝。关羽陷于进退失据,腹背受敌的困境,遂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

        十二月,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西逃璋乡(当阳县东北),其部下皆降于孙权。孙权又派朱然、潘璋截断了他的道路,关羽父子最终为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斩首,荆州遂平。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出处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有关吕蒙的成语故事”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